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汉 西汉 1955-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通高27.7厘米,盖径26厘米,底径31厘米 此器在直径不到25厘米的器盖上,铸有铜俑18人,均为女性,主要表现一个家庭的奴隶从事纺织生产的场面。其中坐于矮榻上的,为滇国的上层人物,正在监督一群妇女从事纺织活动。这些妇女向心踞坐,正在用踞织机织布。类似的纺织场面青铜贮贝器在云南江川李家山也出土过一件,器盖上的妇女同样在使用踞织机织...
清 长130厘米 彝主要居住在大小凉山,生活以农业为主,有原始文,信仰多神教。彝族的服饰有自身的特点,其饰男女有别。男子用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,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"子帕",向前伸出帕外。妇女一般包黑色头帕,青年妇女则头上顶一块绣花方布帕,方帕前端遮住前额。富者多用银头饰,制作技术较高,可制成链形和穗形。
清 长20厘米、宽6.5厘米 这是装烟丝用的荷包。达斡尔族居住在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以农牧为生,没有本民族文字,信仰萨满教。达斡尔族男女皆喜欢吸烟,因而,烟荷包是必备用具。很多烟荷包制作得十分讲究,用料精致,并且绣有各种不同的花纹。
清 长371厘米、宽41.3厘米,毛织物 维吾尔族的生息之地盛产羊毛,当地的毛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。这件花绒,以绿色毛线作经纬线,织物为平纹组织,上织彩色花绒。用这种花绒制作的维吾尔族彩色大褂,十分精致美观。
清 长142厘米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、巴甲坤等地。他们以畜牧业为主,服装以皮、毛作面料。为了骑马方便,衣服一般都比较宽大。他们的毛织服装色彩鲜艳,并有花边和绣花。内衣的衣领较高,穿着时一般都把内衣领翻在外衣领上。这件哈萨克族彩绣服装为其精美的典型式样。
清 采自清·《职贡图》 全卷长1438厘米、宽33.8厘米 鄂伦春族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大小兴安岭一带,主要以游猎为生,部分从事农业,私有制已经确立,但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,信仰萨满教。康熙年间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时,鄂伦春人积极参加了反抗沙俄入侵的斗争。
清 长183厘米、宽78厘米 这件诏书的前半部为汉文楷书,款署“顺治十八年闰七月十三日”,钤“皇帝之宝”朱印。郑成功于顺治十六年(公元1659年)八月,与张煌言合师北入长江,攻破瓜州,拿下镇江,围困江宁(今江苏省南京市),声势浩大,令朝廷震惊。由于他轻敌,导致战败。于是郑成功率军退回厦门,积极准备攻打台湾。这时,清政府颁发了这个“招抚”诏书,拟招降郑成功部下。
清 作者: 杨英 此书记载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事迹。杨英,福建人,生卒不详。他是郑成功的户官都事,长期追随郑成功。郑成功死后,他仍旧在郑氏政权任职,前后达30年之久。杨英主要负责秘书、筹饷、筹粮、财政等工作,对郑成功军政方面的事情都很熟悉,所以能写出这部实录。这部实录,不以郑成功的生平为起讫,而以杨英参加工作为起讫。由于他文化水平低,记录的史料反而非常朴实,所录各事大都有头有尾,有根有...
清 170.1厘米、最宽4厘米 这是乾隆皇帝使用过的弓。清代从皇帝到士兵皆习武艺,每年定期进行武练。武生及绿营兵丁还要进行武试,中举者称武举人、武进士,分别授官。皇帝习武亦常用弓箭、刀枪。
清 全卷长1102.6厘米、宽52.7厘米 这是一幅反映平定吴三桂叛乱的画卷。蔡毓荣(?——1699年),字仁庵,汉军正白旗人,官至湖广总督。康熙十二年(公元1673年)底吴三桂叛乱,战事席卷云南、贵州、四川及湖南等地。康熙皇帝调兵平叛,以蔡毓荣专督湖广,守荆州(今湖北省荆州市),进而率水军浩浩荡荡驶入洞庭湖,与吴三桂进行了大小十余次的激战。洞庭战后,清军分兵四路,首尾夹击,吴军败退镇...
清 长32厘米、宽34厘米 这是浙江乌程县的人丁册。康熙五十二年(公元1713年),清圣祖颁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令,以康熙五十年钱粮册内的人丁数为准,其后新增加的人丁永不加赋,另造成册,称为盛世滋生人丁。黄册原为明代进呈的赋役文书,因封面概用黄色,统称为黄册,清代沿用。
清 印面边长各8.5厘米、通高12.4厘米、柄长10.1厘米 这是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的印信。城守尉为正三品、总管本城旗籍和防卫事务,其职与副都统等同。一般设立于不设将军、副都统的城池。一个城守尉辖兵数百人至千余人不等。全国共设城守尉16个,其中保定、沧州、太原、开封4处为独立驻防。城守尉之下设佐领、防御、骁骑校等职,其驻在省有将军或副都统者由其兼辖;未设者,受巡抚节制;惟保定、沧州城守...
清 通高16.1厘米、边长16.1厘米、钮高9.8厘米 这方玉印的印文为阳刻满、汉文“皇帝之宝”,印钮为盘龙状。清朝皇帝颁发诏书要钤这方印,是皇权的象征。清朝皇帝的印章称为“御宝”,当初放置在故宫的交泰殿,由专门的机构—尚宝司来管理。皇帝之印称宝为清制,皇帝的印信称为御宝,清初设御宝于交泰殿,成立尚宝司。乾隆十一年(公元1746年)考定玉谱,藏于交泰殿之印25方。这方盘龙纽玉印,印文为...
清 直径4.9厘米 “天聪通宝”是清早期货币之一。后金天命十一年(公元1626年),皇太极即汗位,改元天聪,命铸新币,曰“天聪通宝”。币以红铜铸造,分满文和汉文两种,清朝定都北京后,则改为一种,即满汉文合璧货币。皇太极去世后,“天聪通宝”即停止使用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